锲而不舍说“锲”
发布时间:2025-10-20 15:06:09 | 来源:【《中国组织人事报》 8月16日 牛晓彬】
本文转自《中国组织人事报》,转发仅为学习交流,若侵犯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。
“锲”字,其字形从金从契。《说文解字·金部》释曰:“锲,镰也。”本义是指镰刀一类的农具,用以收割庄稼,后引申为用锋利的刀具在金石上反复刻凿,其“契”部更暗含了“契约”“契合”的深层意蕴。历经岁月的淘洗与积淀,“锲”已超越了其作为农具或动作的原始含义,升华成为一种激励人心、催人奋进的精神图腾。
《荀子·劝学》有言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以雕刻为喻,展现坚持的力量。《尚书》中“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”,《礼记·中庸》中“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废,吾弗能已矣”,无不体现“锲”则功成的精神内核。
“锲”之力源自坚韧,这种坚韧不是被动承受的隐忍,而是主动进击的刚毅,更是遭遇反弹压力时“千磨万击还坚劲”的执着和顽强。“锲”之势贵在恒久,任何成功都需量的积累,正如《道德经》云: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”,若只图一时之强而轻持久之功,容易功败垂成。
回望历史长河,青史留名的成就,与“锲”之精神浇灌出硕果不无关系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历经磨难,终复国雪耻;司马迁遭宫刑之辱,仍以敬畏执笔,终成光照千秋的《史记》;玄奘法师西行求法,险阻重重,全凭坚韧之志,终得真经。
时代浪潮奔涌向前,“锲”的光芒也愈发璀璨,屠呦呦埋首古籍与实验室,历经190余次失败,终从青蒿中萃取抗疟精华;“两弹一星”元勋隐于戈壁荒漠,用数十年坚守铸就大国脊梁;塞罕坝人三代接力,以镐锹为笔,在黄沙遮天的荒原上刻下百万亩林海的生态奇迹……
历史与实践反复昭示,无论是修身治学、砥砺品格,还是开创事业、治理国家,唯有秉持“锲”之精神,以坚定信念行恒久之事,方能抵达成功彼岸。


